新浪微博
微信互动

科学家鉴别出恶性脑瘤的新型分子标记

   脑膜瘤(Meningiomas)是一种最常见的原发性脑瘤,其包含了十几个亚型,这些亚型中有些脑膜瘤是良性的,而有些却具有高侵袭性;杆状脑膜瘤就是其中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脑膜瘤,其复发率和致死性较高,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Onc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和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脑癌中鉴别出了特殊的遗传突变,这些遗传突变或许就能够帮助研究者从良性的脑瘤中区分出杆状脑膜瘤,相关研究为研究者进行后期的临床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病理学家Sandro Santagata表示,我们的工作对于有效治疗脑膜瘤患者非常重要,我们希望本文研究不仅能够影响临床上对患者的管理,而且还希望招募更多患者进行后期深入的临床试验;目前研究者急需开发出脑膜瘤的新型疗法,同时基于对肿瘤遗传特性的分析来确定脑膜瘤的恶性程度对于后期开展更多临床试验以及精准化的疗法非常重要。

   研究者表示,在显微镜下两种类型的脑膜瘤看起来非常相似,但这两种肿瘤实际上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临床治疗过程,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鉴别出相关的特性来帮助预测哪种类型的肿瘤需要密切关注以及开发相应疗法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研究者根据物理表现和特性来对杆状脑膜瘤进行分类,但对于病理学家而言这些难以理解的肿瘤往往很难被准确分类;因此,为了寻找一种特殊的分子图谱来帮助鉴别杆状脑膜瘤,研究人员就对来自14种脑膜瘤中的560个癌症相关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在一份样本中,研究者发现BAP1基因的突变或许同杆状脑膜瘤的物理特性存在一定关联。

   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员就通过研究发现,携带遗传性BAP1基因突变的人们往往更易于出现肿瘤易感性综合征,即患者患多种类型癌症的风险会增加,但原发性脑瘤或许和这种综合征并无关联。随后研究人员对47名杆状脑膜瘤患者机体的样本以及另外265份其它亚型和疾病的脑膜瘤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非杆状脑膜瘤中没有一种会出现BAP1基因的缺失;然而,在47名杆状脑膜瘤患者中有5名患者都出现了BAP1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同时这些患者的预后也较差。在携带完整BAP1基因的患者中,患者疾病进展的平均时间为116个月,但对于BAP1突变的患者而言,疾病进展期仅为26个月。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就能够对BAP1基因的存在和缺失进行检测,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够用来对来自葡萄膜黑素瘤及间皮瘤的样本进行常规检测。研究者表示,本文研究中所研究的杆状脑膜瘤患者的数量较少,后期我们还需要招募更多患者来进行大型临床试验来确定在杆状脑膜瘤患者中BAP1基因的流行程度,并且评估检测结果对于患者临床护理的影响;然而本文研究表明,对患者家族史进行仔细评估对于后期杆状脑膜瘤患者及BAP1基因阴性的患者的治疗或许非常关键。

   最后研究者Santagata说道,对杆状脑膜瘤患者机体中BAP1基因的检测非常常规而且成本较低,同时这种检测还能够改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过程,当然还能够避免对那些不需要进行深入治疗的患者进行的过度治疗;我们希望本文研究工作对于深入剖析杆状脑膜瘤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的靶向性疗法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本文转载于生物谷)



上一篇:帕金森病研究取得新突破
下一篇:首次发现益生菌或可改善阿尔兹海默氏症患者大脑的认知功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