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具有生长能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官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腹痛、痛经、性交不适和不孕等为典型症状,属于中医"痛经"、"倒经"等范畴,气滞血瘀和肾虚血瘀是主要证型。
【造模机制】在自体内膜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药物加情志刺激等多因素干预方法造成气滞血瘀证候模型。
【造模方法】实验动物:Sprague Dawlev雌性成熟未孕大鼠。
1.EMT造模 4%水合氯醛(30ml/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选取尿道1:3上端约1cm处为切入点,沿腹中线切开2cm,逐层分离腹壁进入盆腔,探查大鼠子宫(呈V形),细丝线结扎局部子宫血管后,取左侧子宫角1~2cm,立即放入PBS溶液中,修剪去除子宫浆膜外的脂肪组织,纵向切开子宫腔,切取5mm×5mm大小的子宫片,使其内膜面与右侧腹膜相对,以5-0号丝线将其四角缝于腹壁。剩余部分子宫片进行组织学观察,以证实移植物确为子宫内膜组织。止血后向腹腔滴入以0.9%生理盐水溶解的氨苄西林16万U/kg腹腔消毒,逐层缝合关腹。
2.气滞血瘀证造模 于术前第5天和术后第10天开始给予己烯雌酚灌胃0.02mg/kg,连续5天,使手术时大鼠统一处于动情期;术后给予氨苄西林肌注l6万U/kg,连续5天。术后1周,待腹部切1:3基本愈合进行以下证候干预:①用贴有纱布的止血钳夹鼠尾,使之保持激怒争斗状态,2分钟/次,1次/周;②用绷带细条束缚大鼠后肢,使之行走困难,30分钟/次,每周1次;③食用油1ml/100g灌胃,1次/周;④1g/L肾上腺素皮下注射,0.2ml/只,1次/周。以上方法在1周内交替进行。观察指标:大鼠活动状况、精神状态、毛皮、舌质等,子宫内膜异位灶生长情况以及病理、血清学指标等。
【模型特点】大鼠表现为精神萎靡、易激惹、喜蜷缩、贴边、胡须下垂、被毛耸立且无光泽、耳缘红紫、舌质紫黯、尾部红紫不清洁等症状。疾病模型和病证结合模型异位内膜的上皮细胞扁平,肌层较薄,结构不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单胺类神经递质增高,5-羟色胺(5-HT)无明显改变。
【模型评估和应用】①手术移植法建立EMT模型的主要方法,造型动物可以用家兔、大鼠、猴等,方法相同。②以大鼠作模型动物较经济,成活率高。③加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是模拟中医病因及激怒时动物的病理生理状态,多次应用后造成动物在应激状态下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免疫功能异常,不能抑制或消除异位内膜而促使其进行生长与繁殖,较符合该病的发病因素。④本模型不需要复杂和昂贵的设备,只要掌握手术方法,一般实验室(无菌操作)即可复制。EMT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众多,其中自体内膜移植法因造模方法仿照人类EMT成因,具有模型稳定性高、成模率高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