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园慧一句“我用尽了洪荒之力”,让她一夜爆红成为了洪荒少女。不仅名声大噪,而且深得人心。而对于每个科研工作者,SCI就如同傅园慧的“洪荒之力”,可以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和研究领域知名度迈向新的台阶。但是,你真的知道SCI文章的用途是什么吗?我们所写作的SCI文章除了能给我们带来职称和名誉之外,还能为别人带来什么?
(2)用于定量地分析特定期刊的读者群分布及与其他期刊间的关系。期刊编辑和编委可通过期刊的各项引证指标及期刊的自引、他引情况,分析相关期刊的学术地位、读者群的学科分布、与其他同类期刊间的关系,等等。
(3)帮助科研人员选择阅读和投稿的相关专业性期刊。由于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大小最直接地表征了期刊的被利用程度(影响力)、显示度及潜在的读者数,因此,作者也可根据自己的稿件内容和期刊的引证指标来权衡投稿方向,使自己的稿件在最合适的期刊上得到发表,并在同行中得到有效的交流。此外,科研人员可根据这些引证指标来有效地选择自己用来收藏和经常阅读的期刊,以确保及时地了解所从事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指标来权衡投稿方向,使自己的稿件在最合适的期刊上得到发表,并在同行中得到有效的交流。
(4)作为图书馆管理员进行期刊订购和剔旧的参考。大量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较小量的期刊发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对于所有学科来说,全部的核心期刊皆存在于约2000种期刊中。 例如,1998年JCR收录的5467种科技期刊中,发表论文数处前10%的期刊(547种)占总发表论文数的45%,被引频次处前10%的期刊占总被引频次的70%。Garfield博士甚至推算,大约500种期刊即可满足发展中国家的综合性图书馆的基本需要。
(5) 用于分析、追踪热点研究领域、判断科学发展的宏观态势。由于SCI不仅检索、收录了不同学科的研究论文,同时也详尽地检索、统计了这些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这就使得科学资助部门、科研人员和政府的科技决策部门可以较方便地通过论文的产出及引证状况来追踪特定研究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预测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等